当前位置:买车网首页>选车>特斯拉>Model 3>文章>汽湃盘点 | 2021,这些车圈大事很带劲儿(上)
汽湃盘点 | 2021,这些车圈大事很带劲儿(上)
视频地址:

汽湃盘点 | 2021,这些车圈大事很带劲儿(上)

2022年01月05日 18:21
来源:汽湃

[车友头条-车友号-汽湃]  

时间从来不拖泥带水,不管你是否准备好,2021终究成为了“过去”,是时候来给这非同寻常的一年做个总结了。 回望2021年的汽车圈,太多的人和事犹如白驹过隙,虽然90%以上都是些油盐酱醋茶,但即便是那不到10% 的“酌料”,都足以占满人们的茶余饭后。今天,汽湃君就来回顾下,过去一年车圈发生的那些看似无关你我、实则利害攸关的“大事儿”。

特斯拉女车主维权 打响“车圈大事件”第一枪的,当属2021年4月19日 上海车展上的一位 特斯拉女车主,她不仅将一辆 特斯拉Model 3踩在了脚下,更将 特斯拉“刹车失灵”四个大字推上了各大媒体报端的头版头条。而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的一句“ 特斯拉不可能妥协”,更是让这把火越烧越旺。且 特斯拉方面起诉车主“侵犯名誉权”,并索赔500万,可谓“反将一军”。 诚然,作为旁观者,我们很难看清 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的真相。不过 特斯拉“硬刚”维权车主的互动方式,让人刮目相看。 时至今日,这场时间长达数月的维权案件,依然没有一个完美的结果。直到2021年12月24日,这起案件的开庭审理才姗姗来迟。这也说明普通消费者在维权路上的艰辛。 受此事件影响, 特斯拉销量一度短暂低迷,而后又迅速回升。一方面,说明当下人们对于热点事件的处理愈发冷静、理智,不再于不了解事实真相的前提下人云亦云、盲目跟风;另一方面,也警示我们在面临类似事件时,要充分准备、留有证据,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“缺芯”为车市寒冬泼水 缺芯,是2021最高频的词汇之一。尤其是第三季度之后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影响尤为明显,除了各大品牌(车型)的减产甚至停产,之于普通消费者最明显的感触,就是优惠的消失甚至涨价。 当前,各大汽车品牌都在为缓解缺芯影响而“各出奇招”,如通用与高通、台积电等共同研发芯片; 宝马集团与微芯片开发商INOVA、半导体制造商格芯等签署合作协议;甚至有高价到电子市场抢购芯片、发票价回收二手车挖芯等。 汽车行业发展至今,第一次被芯片绑住了手脚,让本就身处寒冬的车市雪上加霜。虽说是“全球性”的,但也给到我们自己的汽车产业和自主品牌足够的警示,发展核心技术刻不容缓。 可以预见的是,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,缺芯之痛仍将继续,加之正值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重振整个汽车产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。可以说,在全球各行各业深度捆绑的今天,谁都不能独善其身,唯有齐心协力,方能共渡难关。

滴滴下架 “滴滴下架”可谓年度最具争议的大事件之一。 从6月上市,到7月公司产品全面下架,再到12月宣布纽交所退市并转投港股,滴滴下半年一直在坐过山车。受此影响,滴滴进军智能出行市场的步伐也被按下了暂停键。 滴滴这一跤摔得不轻,却几乎没人同情,原因不言自明,等待滴滴的结局,依旧充满变数。 值得一提的是,滴滴跌倒却迎来了一个“群雄捡漏”的格局。曹操出行、T3出行、享道、高德等网约车出行平台迅速崛起,曹操出行也成为继滴滴之后,首个突破千万月活用户大关的网约车出行平台。 这也说明,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海量的竞争对手面前,即便强大如滴滴,也可以被迅速取代。这个社会,多你一个不多,少你一个不少。踏踏实实做产品,诚心诚意做服务才是王道。 虽然眼下滴滴依然是网约车平台No.1,但更多平台的崛起,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,也对各网约车平台起到相互促进、平衡制约的作用,进而对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,持续利好。

国庆出游新能源车补能困难 当你排队数小时对一只充电枪望眼欲穿,你的燃油车朋友已经在自家的沙发上泡好了热茶。这是2021年国庆长假期间,不少新能源车主“不堪回首”的经历,也让“新能源车补能困难”再次原形毕露。 复杂路况、走走停停、堵车、加油等是假期自驾出游的基本操作,但放到 电动车身上,就充满了不确定性。倒不是因为续航有限,而是因为补能困难。且不说十分有限的充电设施,动辄数小时的充电时间,也足以让车主抓狂。这或许才是“里程焦虑”根源。 这同样是一个持续性的行业难题,既需要我们在续航里程上不断提升,也需要在充电设施上不断完善,“两手抓”才能真正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。否则,除了少数“ 勇士”敢于开着电动汽车去追逐诗和远方,大部分电动汽车仍将只是在环保政策日益严苛的有限区域(如大城市)内徘徊。

明星代言翻车 说到此,我们首先会想到王力宏与 英菲尼迪,而这也只是“明星代言翻车”的最新案例之一。 虽然 英菲尼迪火速解除与王力宏的合作赚得一波好评,但也掩盖不了近年来 英菲尼迪代言人屡屡翻车的事实,从高晓松到吴秀波再到王力宏,让不少 英菲尼迪的车迷直呼“长点儿心”。 如今,人们对明星等公众人物的综合形象赋予了更高的期待,这也对车企选择代言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因为,代言人的背后,站着的不仅仅是一款产品,更是一个品牌。不过,代言人本身的问题并不代表产品和品牌,作为消费者,我们也应理性看待代言人和品牌之间的关系,毕竟,选择什么样的出行生活,与代言人无关。

汽湃观点: 每年,汽车圈都会发生类似的刺激我们感官的大事儿。对绝大多数人而言,终究是“事不关己,看看则已”,却也折射出整个汽车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,以及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痛点。 2021已成过去,这些代表性的“大事件”也终将回归平淡,但它们对行业接下来的发展仍存警示。新的2022已经到来,纵然充满挑战,但也更加值得期待。
Model 3优惠购车
经销商报价:
买二手车